阿里不是B2B行业里的OnlyOne
2046
自电子商务在中国诞生以来,有关负面的舆论从没有像最近一年这么集中。毕胜说B2C电子商务是个“骗局”,IT独立评论人Keso说B2B已经“夕阳西下”,团购行业更是被指“步步惊心”,生命要认真,团购须谨慎。以淘宝为首的C2C其实也安静不到那里去;倒闭的品聚网向盛大叫阵,淘宝上的骗子群体更是多次被曝光。负面新闻几乎涵盖了电子商务的每一个门类,似乎电商真的已经穷途末路。
在笔者看来,电子商务行业其实大可不必这么悲观,遭遇寒冬并不意味着电子商务就有问题。经过十多年的市场培育,我们已经离不开电子商务。个人离不开,企业一样也离不开。单以B2B行业来说,我们已经习惯了谈论阿里,而这种思维定式可能会一叶障目,让我们的行业理解出现问题。
3月20日,B2B行业的另一家香港上市公司慧聪网发布2011年全年财报。财报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其持续经营业务及终止经营业务的全年盈利溢利约为人民币4136.6万元,比2010年的837.9万元大幅提升约393.7%,同比增幅近4倍。2011年全年营业收入约为4.94亿元,这比2010年的全年收入3.91亿元增长了约26.2%。
慧聪财报让人我们不由感叹:原来,中国B2B行业不只有阿里,还有慧聪网。
我们先来看看阿里巴巴2011年的财报,其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21.82亿元,同比大幅减少28.2%,纯利为14.53亿元,同比减少13.2%。从数据来说,导致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阿里付费会员数目出现下降,其付费会员环比减少5.4%,至76.5万。
阿里客户对诚信通的看法映证了阿里财报数据。据消息,有商户表示阿里诚信通会员正在大幅减少,甚至有60%的商户可能不再续费。该商户反应,诚信通服务质量正逐年下降,推广效果越来越不理想。由于用户量降低,阿里巴巴不得不撤销地面销售300人团队。会员数降低导致阿里市场份额从2008年的63.51%,下降至2011年第2季度的61.2%。
阿里一直是B2B行业老大,其财务状况历年来给了行业很多信心。2011年阿里业绩以惨淡收场,自然让人开始质疑B2B的前途。
然而,行业数据却是另一番景象,B2B产业所产生的价值不仅巨大,而且远超B2C。根据商务部的数据,2011年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6万亿元,其中B2B交易额占比87.5.%,而B2C、C2B、C2C等则只占12.5.0%,双方比例达到7:1。与此相关的是,中国B2B电子商务企业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仅2011年上半年就达到了10500家。这表明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前景被广泛看好。
慧聪网2011年的财报也足以证明这一点。慧聪2006年转型互联网,比阿里足足晚了7年,只用了5年时间至2011年即实现赢利,2012年利润翻4番之多,说明B2B行业还有足够的潜力可挖。
如果把慧聪和阿里进行比较,笔者认为慧聪胜在如下二个方面:
1、 平台与垂直之别
行业细分与垂直是业内公认的B2B发展趋势之一。阿里B2B属于综合性的大型B2B平台,企业客户众多,客户所在行业众多,平台数据量庞大,供应商与采购商都很难找到本行业合适的合作伙伴。此时,垂直细分也就成了B2B转型的必行之道。
但是,如果网站过于垂直,一方面是用户量较小,另一方面是无法兼顾其他行业机会。慧聪网就在综合平台和专业垂直之间走了一条新路。CEO郭江2010年宣布的企业三大战略之一,就是“行业垂直”,称将“聚垂直而成水平规模”。这种战略定位一方面让慧聪网在行业深耕上下足了功夫,另一方面又和阿里一样成为综合性的行业平台,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2、 外贸与内贸之别
最近二年,中国外贸出口下降已经不是秘密。珠三角、长三角很多企业倒闭,来自国外的定单越来越少,机器停转,员工放长假,外贸企业遭遇寒冬。为保增长,国家一直在强调刺激内需,并出台各种政策给内贸企业提供机会。此时,内贸电子商务企业所获得的发展机会,将远远超过外贸企业。
慧聪也许早早地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三大战略”中的第一条就是“专注内贸”。阿里巴巴前几年的发展显然是抓住了外贸大发展的机会,而慧聪却获得了内贸发展的机会。国家拉动内需,会有大量的外贸企业转型内贸,也就迫切需要慧聪这样的电商平台企业的帮助。这应该是阿里业绩增速下降,慧聪业绩增速上涨的直接原因。
综上所述,中国B2B行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打下了相当牢固的基础。阿里创造了B2B,但并不意味着它将一直代表着B2B的未来。对行业人士来说,关注一下慧聪网的发展,也许能够给我们提供另一种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