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加持,永辉突围
3976
该来的总归要来,在永辉新零售试验中,张氏兄弟的分歧最终还是公开化了。
2018年12月5日,为了避免影响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永辉超市的两位掌管者,也是兄弟,张轩松和张轩宁正式签署了《关于解除一致行动的协议》,明确依照自身意愿独立行使股东及董事权利,履行股东及董事义务。在该协议的补充说明公告中表明,由于双方在公司发展方向、发展战略、组织架构、治理机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对永辉云创的定位、发展方向和路径也有不同意见,遂正式解除一致行动关系。
12月20日,在永辉股东大会上张轩松对此解释,由于在法律上一致行动人不能有同业竞争,为了永辉更长远的发展必须解除一致行动人。同日永辉超市第四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决议中公告,张轩松当选为公司执行董事兼法人代表,但张轩宁并未出现在实际管理层中。
此前张轩松为永辉超市董事长,张轩宁为CEO,二者曾于2010年签订《股东一致行动协议》,强制规定双方意见必须保持一致,该协议于2016年12月底到期后,二者并未进行续签。一位接近永辉的人士对《中国企业家》表示,他们最大的分歧是在新零售板块中没有实现经营及数据上的预期,其次则是一方担心过分依赖互联网巨头,反而会失去自己在传统商超的优势。“哥哥(张轩松)更看重实体零售,弟弟(张轩宁)更看重线上的业务,这方面的冲突就不可避免。”
12月4日,永辉超市以3.94亿元的价格将永辉云创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永辉云创”)20%的股权转让给了张轩宁,张轩宁成为了永辉云创第一大股东,持股29.6%,永辉超市则仍持有永辉云创26.6%的股份,为永辉云创第二大股东,但不再有控制权。
“他们在权衡之后,还是做了一个分工不分家的决定,相当于把云创的主导权给到了张轩宁手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专家、智石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克力博士对《中国企业家》解释称,未来在云创这个板块,融资、管理等方面,张轩宁作为实际控制人会享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决定权,“而从内部环境来看,张氏兄弟实则是从共同体走向了差异化,未来也还会处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但暂时不会达到决裂状态”。
不可否认的是,永辉云创业务的持续亏损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永辉的整体业绩。据财报数据显示,云创业务近三年来累计亏损近10亿元,且2018年前三个季度亏损达6.17亿元,使得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滑幅度达到26.9%,永辉超市七年来出现首次业绩下滑。
作为最先开始探索新零售的传统商超之一,永辉超市本可借助其强大的供应链系统,助云创业务一臂之力。但现实依旧很骨感,曾经的优势并没能使云创逃离新零售的魔咒,反倒亏损进一步加重,在创新面前也举步维艰,为何传统商超新零售转型频频失利,深陷泥淖?被永辉超市剥离的云创板块未来出路又在哪里?
“失控”新零售自诞生之日起,永辉云创就被寄予厚望,不仅在内部实现了供应链的打通,还引来了今日头条、腾讯等外部融资,一时间成为市场的宠儿,随后便开始加速其扩张进程。2018年年初,永辉云创更是夸下海口,计划全年内开出100家超级物种、1000家永辉生活店。
作为永辉新零售的试验者,2015年6月永辉云创在上海成立。虽然近几年,云创在永辉生活便利店、永辉到家、超级物种以及在线上线下融合方面做了不少的尝试,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2016年云创就曾花费巨资进行了线上新零售系统的研发,可最终也并没能换来超级物种线上流量的增长,反而还是要借助线下的零售模式得以为生。
据财报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永辉云创亏损分别达1.16亿元、2.67亿元;2018年上半年,永辉超市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47%的情况下,净利润反而下滑了11.54%,其中永辉云创的亏损达1.91亿元。尽管在张轩松看来,云创在新零售探索初期的亏损属于正常现象,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它会拉着永辉超市奔向亏损的深渊。
自2018年初,腾讯入股永辉云创以来,一直在围绕零售的底层技术和场景来夯实基础。5月,腾讯将发布的七大工具全权应用到永辉的门店端、用户端及供应链端,而在永辉生活两家试点门店上线十余天后,便实现了选品品类整体销量环比提升108%,会员客单价环比提升11%,效果好于其他同类门店。但为何永辉云创反而在亏损中越陷越深?
“从传统商超领域来讲,永辉超市的零售运营水准还是很高的。但是像超级物种、永辉生活,零售业态只有几百平方米,对比传统商超的上万平方米,零售的经营水准要进行升维。”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新零售战略顾问云阳子表示,从新零售的本质来讲,腾讯对超级物种等业态的创新,并没能给门店带来运营效率的提升,反而随着成本的提高,加剧了云创方面的资金压力。
更何况从2018年初,国家一直倡导金融去杠杆,导致一级市场的资金难以利用,企业融资压力较大;另一方面线上消费端流量红利消失殆尽,新的业务流量又没能达到预期,使得两端受到挤压。“(云创)短期内既没有能颠覆传统大卖场的模式,也没有新的商业模式跑出来,财务压力肯定非常大。”朱克力说。
“再加上云创要做互联网方面的转型和探索,未来如果销售继续增加,亏损肯定会进一步扩大。”永辉云创联合创始人程浩对《中国企业家》记者解释,即便如此,永辉超市也不会放弃云创及超级物种,云创业务剥离出来后,在资源投入等方面反而会更加灵活自由。
“对永辉来说,云创可以通过外部融资以及资产合作的方式去快速发展,而不仅仅依赖永辉的商场业务。”零售专家张欣进一步解释。据悉,目前云创子公司已引入今日资本、腾讯、创新工场等战略投资,且母公司占股比为46.6%。
可即便如此,截至2018年6月,超级物种在全国共开出46家门店,距其年内100家门店的目标相去甚远。程浩坦言未来会根据市场变化及业务需求进行调整,暂时不会加速扩张。同时云创对超级物种的定位仍旧是零售业态,并希望从门店体验逐渐过渡到线上。
国泰君安零售首席分析师訾猛则表示,新零售本身的逻辑是将线上线下进行融合,让整个传统行业锦上添花,而不是去颠覆整个行业。“但由于早期资本的介入,新零售短期内会出现泡沫化的现象,随之死掉一批企业,剩下的企业在线上线下融合后,效果才会慢慢体现。”
所以即便到家业务是永辉的短板,张轩松也不打算用互联网思维贴钱去做。更何况到家需要考虑流量、配送、前置仓、数据化、库存等多方面因素,腾讯又该如何给其赋能?“核心还是要回到流量本身,利用现有流量帮助零售商赋能。”腾讯智慧零售战略合作部项目总监张鹏认为,腾讯的社交广告数字化能力,可以帮永辉到家筛选出周边客群,进而了解最合适的客群用户,并进行针对性的推广及拉新活动。
尽管永辉方面表示到家是必须要做的,而云创已经做了探索,未来可以将其赋能给云超。但对并不擅长线上零售业务的永辉来说,想要持续性获取线上流量也绝非易事,当线下流量不断往线上走的时候,商超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回归传统商超业务其实不管新零售业务成功与否,永辉早已无退路可走。
在宏观经济下行,阿里系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永辉不得不回归云超这个核心业务,并通过该业务来缓解新零售带来的压力。在12月20日的股东大会上,张轩松也表示在永辉的整体布局中,将实行轮值董事长制度,并希望借此成为一个强化董事会决策的公司,逐渐从1000亿规模走到5000亿规模乃至更高平台。
据永辉半年报显示,截止到2018年6月,云超部分门店已达到441家,在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达326亿元,同比增长19%,利润则为14亿元,同比增长29%。对永辉超市来说,云超板块直接决定了公司的营收及利润。
所以即便是外资零售遇冷,线下实体零售业纷纷闭店,人口红利、流量红利达到瓶颈,永辉超市反而开始跑马圈地,加速开店进程。张轩松表示,如果把公司变成扁平化的几个板块去竞争,就会面临人力、物力、财力的竞争压力,反而得不偿失。而云超板块将作为核心参与未来的竞争,同时2019年云超的开店计划是新开150家,之后再探索小型店,进一步强化到家和到店的能力。
就在12月4日,永辉超市拟受让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791.02万股,占万达商管股份总数的1.5%。据悉万达此前已与腾讯展开合作,腾讯作为发起方,与融创中国、京东等公司以340亿元入股万达商业,收购万达商业香港H股投资人持有的14.273%的股份;而永辉入股万达商管则是为了拓展优质物业,同时万达商管是万达集团旗下地产公司,运营着全国近300家万达广场,在选址方面或许可以给永辉更多的选择空间。
“他必须通过线下的基地股来置换空间,夯实它在实体行业中的地位。”朱克力认为,永辉入股万达一方面拓展了其业务空间,以便更好地挖掘用户红利;另一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给他提供更多新技术的可能,在获取市场红利的过程中,增强了自己的软实力。11月19日,永辉超市旗下云超业务宣布将一二集群合并管理,与红旗、中百、牛奶合作,继续发力生鲜供应链,并任命李国为永辉超市执行副总裁兼云超总裁,“集群合并后,也意味着云超业务、资源整合方面更加集中,预计2019年整体业绩至少提升20%以上,并将整个中台费用控制在30%左右。”张松轩表示,此后永辉的排兵布阵会更加完善,且不断的聚焦,继而在上游供应链端持续发力。
新零售终局2018年年初,永辉联合腾讯收购了家乐福中国业务,同时成为四川零售巨头红旗连锁的第二大股东,占股9%,并与百佳、腾讯签署投资协议,以期向平台化过渡。“但是传统零售(线下部分)不能单纯的放到线下,要与线上更加切实的结合起来,才能把零售真正做起来。”朱克力解释说,相比传统实体零售业,互联网经营的公司和电商平台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它有很多大数据、千人千面的技术进行驱动,另一方面资金力量也非常雄厚,这是实体零售业比不了的。
永辉显然是知道自己短板的。2017年以来,永辉超市在资本市场上四处出击,2017年12月,永辉引入了腾讯42.15亿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受让其5%的股权;入股福建华通银行、红旗连锁、中百集团,引腾讯入股成为第二大股东,使其取得永辉云创15%的股份,按理说有了腾讯的加持,永辉超市的转型之路会更好走些,但实际情况好像也并非如此。
入股永辉超市后,腾讯一直在助其进行信息化改造。如在超级物种、永辉超市等门店上线微信扫码购、人脸支付等创新支付方式,提高用户结算效率,但永辉面临的尴尬是投入了巨大成本后,业绩不升反降。对此訾猛对《中国企业家》解释,这是由于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传统实体行业反倒有些侧重于线上,没有把线下的优势与其对接起来,在与互联网的流量、数据、业务等方面并没有进行很好的融合;另一方面二者在企业价值观、模式、理念等方面均不相同,融合起来相对困难。
在腾讯云智慧零售业务副总经理喻帅看来,腾讯会针对不同场景和行业提供不同产品组合的解决方案,但并不做完全端到端的服务,“我们希望每家合作伙伴能够基于腾讯的能力进行二次构建,同时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场景化的开发和构建。”
而相比腾讯对永辉的改造,阿里对三江、大润发的改造则强硬得多。在阿里巴巴的新零售版图上,其所投资的公司持有股权比例均超过30%,有些甚至达到绝对控股。如对三江购物的改造,就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并将商业模式直接赋能给企业,推动其进行新零售改造。朱克力说,盒马之所以能成功,源于阿里的大数据和技术,及其互联网基因,巨大的流量优势,让盒马一骑绝尘。“可对实体零售/商超而言,如果失去了主动权,成为BAT电商互联网巨头线下商业流量入口,就会变得非常被动,从而失去自己的优势。”
不少行业从业者对新零售仍抱有乐观的态度,在大部分人看来,新零售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各家企业都在探索新盈利模式的过程中,且短期内不会有太好的结果出现。朱克力认为,站在实体行业来说,未来新零售的竞争来自于存量和增量的竞争。“存量即用户,要继续服务好已有用户,不要盲目去扩张,增量即流量,要进一步挖掘用户需求,打造新的消费场景。”
在张轩松看来,永辉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跨界”,很多原来可以预见的东西都变成不可预见的,互联网形态下的商业竞争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针对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社会需求进行一定的改造,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还要与电商进行很好的联动,来凸显传统零售业态的优势。”云阳子表示,就像永辉强调的到家服务,还是取决于线上线下的联动才能够实现,不能分割来看。
只是腾讯提供的工具,并不能加深传统零售企业对互联网的理解,反之亦然。现如今线上线下互通并不完全,哪怕是永辉,也很难出现由量变到质变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