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分享成为管理的核心词汇之一
1434
每一位领导,都不能脱离组织而独立存在,“光杆司令”是干不成事业的。领导者要重视与自己共患难的下属,认可下属的功绩,懂得共同分享劳动成果,哪怕只是所获利润的一丁点儿,也能帮你把下属的心凝聚到一起。
有一位农民,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外地换回了一种小麦良种,种植后产量大增。
面对丰收的粮食,这个农民喜出望外,同时却变得忧心忡忡。因为他害怕别人知道并且也种上这种良种,那么他的那份骄傲和优势就会荡然无存。于是,他开始想方设法保密,哪怕是对自己的邻居也是如此。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第三年他就发现,他的良种不良了,到后来甚至连原来的种子也不如了,产量锐减、病虫害增加,他因此蒙受了很大的损失。这个农民捧着自己的良种百思不得其解,一气之下,跑到省城去请教农科院的专家。
专家听他讲完自己的经历,明白了。专家告诉他:如果良种周围都是普通的麦田,通过花粉的相互传播,良种发生了变异,质量必然下降。
在管理的过程中,很多领导者也会犯与这个农民一样的错误,因为害怕与别人分享成果,最后只能眼看着自己的成果化为乌有,甚至蒙受巨大损失。
分享和分担是一种生存的智慧,也是一种领导的艺术。学会了分享和分担,领导才能把握先机,抢占事业的制高点,创造出辉煌的业绩。当然,前提是领导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应该保密、独享的,什么是可以主动与人分享的。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分享也可能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春秋时,位于魏、赵交界处的邺县地处战略要冲。为加强边防,魏文侯任命西门豹为邺县县令。西门豹到任后,对邺县的政治和经济进行改革,发动民众开凿了十二条水渠,引漳河水灌溉农田,使邺县原来遍布的盐碱地变成了良田,亩产比其他地区高出四倍多,漳河水也很少再泛滥。
西门豹在邺县任职几年,粮库里不存粟菽,钱库里没有金银,兵库里没有多余的兵械。有人向魏文侯告发,魏文侯亲自到邺县去察看,情况果然如此,他大为生气,声言要治西门豹的罪。西门豹认为要成就霸主之业,必先蓄积于民,只有亡国之君才终日充塞富库。因此他才虚其府库,藏富于民。
魏文侯对这种说法半信半疑。于是,西门豹带着他走上城楼,击起战鼓来召集兵民。随着鼓声,民众果然披铠甲,挂弓箭,驾牛车,挑粮食,云涌而来。魏文侯大为赞叹,同时后悔自己偏听偏信。经过西门豹治理,邺县生产发展,百业兴旺,军事力量大为增强,成为魏国的东北屏障。
西门豹不仅身体力行地与别人分享经济利益,而且从中总结出了“欲为霸主必先蓄积于民”的原则,值得每一位领导者好好地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有时能听到有人在私底下大骂领导者:“功劳是他的,荣誉是他的,好房子由他住着,而我们什么也没有得到。”确实,有一些不良领导喜欢把工作成果据为己有,不能适当地奖励下属,让他们觉得领导者窃取了自己的劳动果实或思想成果。当下属提出创意方案时,他们其实也是在测试,看这个工作环境是否能充分肯定他们的价值,唯有在认可自己所做贡献的环境里,他们才会全力以赴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遗余力地工作。
适当给表现优秀的下属予以认可和褒奖,提供晋升的机会,改善办公环境,提高工资待遇或福利,加大对下属的情感投入,这些都能大大地激励成员努力工作,培养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如果一味地进行资金储备,或者领导层独吞组织成长的结果,迟早会失去民心。
一个组织目标的达成,需要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同时在目标的设定和达成的过程中进行沟通和对话。只有愿意分享,敢于分享,学会分享,才能打造共赢的结果。分享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共同成功的快捷模式。
当组织取得进步或阶段性的成功时,领导者应及时给予下属积极的反馈与回报,与下属一起分享工作的成果,与下属一起总结和提高,以扩大成功给组织带来的正面影响,激励下属继续努力。
无论是经验还是成果,分享就意味着对独占优势和利益分成的放弃,但是与分享所能够带来的积极和长远影响比较起来,放弃带来的损失就可以忽略不计了。分享有利于提高成员士气,激发成员潜力,鼓励成员持续追求进步。
因此,在领导过程中,领导者必须要让分享成为管理的核心词汇之一,学会分享与分担,做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和成员一起进步,推动组织获得更高的成就。只有学会了分享和分担,才能够获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够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每天思考一分钟:
领导者应该让成员分享组织成长的结果,把他们的利益与组织的成败直接联系起来,让他们对组织产生一种归属感,这是领导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