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汽车供应链看机器人产业混乱的当下
4796
汽车工业是现代经济增长当之无愧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从最上游的材料到整车出厂,汽车产业链可以说涵盖了整个工业产线。而整个供应链层层递进,井然有序。相比于此, 机器人 产业链无论从产值还是广度来讲都有些微不足道,但是见贤思齐,从整个汽车产业链我们还是能发现出现有的机器人产业链的某些不足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但是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以产业对比的情况来讲,汽车行业(不包括新势力造车)因为多年发展积累了经验,而机器人行业,刚刚兴起从粗犷型到精细化的过程,还有一个从混沌到有序的试用和使用进而成熟替代的过程,当前行业鱼龙混杂也是正常现象。
分工协作、术业专攻
在整个汽车工业的发展过程中,也是曾经有着混乱的一幕出现。例如比亚迪,其在前些年就想做大做全,很多零部件都想插上一脚,但是近年来,其慢慢回归主机厂,只抓四大工艺,零部件采购基本处于外包状态。
机器人行业的乱象首先就在于产业链的混乱,最为直观的表现就是卡诺普做机器人本体,欢颜去做了RV减速器,卡诺普生产机器人本体的逻辑还情有可原,毕竟作为国产控制软件的佼佼者,在行业增长乏力且整个行业的其他零部件基本外购的情况下,自己生产本体也是能想得通的。但是欢颜在焊接领域做的还不错的情况下,没有选择去深耕工艺,而是去降低成本,让人有点费解。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这种核心零部件布局直接动力就是因为外部核心技术的掣肘进而想降低成本,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就意味着质量的下降,华为也知道自己海思芯片的性能不如进口产品,如果不被封杀,可能短时间内海思将无法转正,只是默默的研发,直到哪一天追上国外水平,但是我们的机器人企业做不到只研发、不使用,因为两者加起来的成本投入实在太大。
最后从长远来看,国外ABB、发那科、安川等一线品牌也是在垂直供应链有所布局,而国内像埃斯顿、埃夫特这种行业龙头也是在零部件行业兼并发展,同样活的很滋润,但是观察其发展脉络,都不会去奢求太多的核心技术,毕竟企业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例如国产厂家大家都在讲的控制器自主研发其实只是在底层算法上进行二次开发,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算自主研发。
总之,“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不要一味的倾向大而全,企业没有充分的技术和资金实力却大铺摊子,结果很可能就是下一个“贾跃亭”。
集成商:流程不规范,验收难完成
车企的新产品开发计划
第二个混乱是指供应商的混乱。我们先来看下车企的新品开发计划,在PRE-G8阶段,先要做先期市场调研和产品规划,确定未来将要投放到目标市场产品的具体受众,而供应商的早期参与,一般是在G8阶段之后,根据封闭的造型开始启动项目先期采购策划,确定总体的目标成本,开始进行VE工程。
接下来基本上在G7阶段,根据采购目标的要求(技术、成本等),选定初始开发供应商,进行零部件或者装置系统的联合开发,而这些都是机器人商所不具备的。
上汽集团市场总监兼无锡恒翼通销售副总吕晓松表示:“机器人行业,是系统集成商拿到目标方案之后,立即就可以启动对所有分系统的采购询价和配套采购业务,而这样零部件不做先期成本规划和先期质量规划,难以保证采购来的零部件满足你的各种要求。”
针对此,泰格威常务副总经理许小衡表示:“整个汽车产业时间长而且对安全性的要求很高,所以流程很规范,但是机器人行业,起步晚、时间短,市场上没有那么多的人才储备,所以现在处于一种工艺流程还不规范的情况,倾向于简单化。这也是导致很多集成商交货周期长,产品难以达到验收标准的原因之一,因为前期没有做风险控制,后期产品验证就很难完成。”
零部件到本体依旧混乱
集成商混乱,本体、零部件依旧如此,行业供应商体系的建立一般两个阶段:首先是混乱的,经常性随意性更换;其次是共同成长,相互扶持。而国内目前究竟处于哪种水平,本体厂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配天机器人总经理索利洋表示:“行业目前还是很复杂的,但是针对我们配天来讲,肯定是第二阶段,我们的减速器外购的,其余的零部件都是自主研发的,我们的选择标准主要是品质、价格、供货周期、付款,而这其中主要是以品质最为重要。”
但是国内处于第一阶段的供应商体系绝对是大有人在的,采购零部件只看价格,不但导致很多供应商对自己毫无安全感,供应商换了一茬接一茬,更是劣币驱逐良币,用低价做死了整个行业,损人不利己。
而针对两个阶段的转折点,许小衡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必须要有零部件头部企业的诞生,头部企业不单单要有销量,更要有技术实力。只有这样,头部企业的诞生标志这这个行业的成熟。”
目前来看,经济不景气的年代里更能加剧这种行业乱象,企业为了生存下去也是没有办法,但是雨后终会天晴,甚至还有彩虹,机器人作为未来的趋势,洗牌之后必见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