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服务商推荐更多服务商>

电影IP改编电视剧,到底是不是个好选择?

2900

未来无疑还会有更多的电影将与影视剧联动,原发于逐利心理也好,作为影视剧题材的补充和供给也罢,制作方对于影改剧的重视都将成为一种新趋势。当然,并不能完全否定影改剧的意义和作用,只能说暂时还收效甚微,至于如何将这块“璞玉”雕琢成玉器,还需行业里的能人巧匠多加琢磨。

 作者| 爽子

由朱亚文、郑元畅、李佳航领衔主演的《合伙人》已经接近尾声。

作为一部标准的“影改剧”作品,《合伙人》的播出自然引起了观众不少的讨论。毕竟2013年,陈可辛导演的《中国合伙人》珠玉在前,此次剧版《合伙人》能否突出重围?


当然,“影改剧”已不是一件新鲜事,无论是早期的剧版《神话》、剧版《失恋33天》还是剧版《致青春》,都证明着影改剧之风由来已久。不过,“影改剧”究竟是不是一种好的选择呢?

 越演愈烈的“影改剧”

2013年,由陈可辛执导的电影《中国合伙人》上映,三个年轻人为实现“中国式梦想”,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的追梦故事走进了千家万户,并一举拿下了票房5.35亿的好成绩。2018年,电视剧《合伙人》播出,依然是三个青年创业的故事,不过故事的背景换成了互联网创业,再现了一段20世纪90年代末热血青年的筑梦岁月。



2015年,一部中韩合作出品的奇幻喜剧电影《重返20岁》登陆国内院线,一位七旬老太太不可思议变身之旅让人啼笑皆非,并刷新了由《分手合约》(1.93亿元)保持的中韩合拍片最高票房纪录。2018年,电视剧《重返20岁》如期而至, 不过这次不再是70岁的奶奶个人的变身之旅,剧中的丈夫项大海也一同返老还童,两人一同重新追逐自我,救赎爱情并携手帮助孙女实现音乐梦想。



2016年,《七月与安生》捧红了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的“双黄蛋”周冬雨和马思纯,《闪光少女》第一次深刻让观众认识到了二次元的魅力,而这两部女性向明显的作品也都于2018年开启了剧版的创作之路。在剧版《七月与安生》中,两个女孩从13岁开始相识相知、相爱相杀的故事创作角度,将转向更为复杂和纠结的都市职场生活中。《闪光少女》则由电影的编剧鲍鲸鲸和导演王冉保驾护航,为故事加料、加糖、进行升级。

如果细数起影改剧的案例,其实还有不少,《红海行动》、《集结号》、《私人订制》、《老炮儿》、《芳华》等等……数不胜数,大有汹涌而来之意。

2

 影改剧是“必然”

“一部小说拍完电影,再拍电视剧这很正常,以前这种现象也很多。”编剧宋方金如此回答道。的确,无论是IP小说改编成电影、影视剧,还是如今的影改剧、剧改影,其实本质上来讲都是一种“改编“行为。作为已经被市场验证过的试金石,起源于电影作品的剧本,不仅拥有口碑和流量,更拥有着足够的曝光率和知名度,这听起来便似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

并且从影视剧创作的角度来说,相较于小说的电影化,电影改编成影视剧的难度显然降低了很多。一方面,基于电影剧情的结构内容,影视剧的剧情拓展可操作性增强。另一方面,电影的票房也为作品题材的市场接受度做了试水,市场反馈可以适当进行预判,这从某种意义上讲更成功降低了风险。


而随着电视剧制作技术的发展,电影和电视剧之间在制作时的技术壁垒也开始逐渐降低,为保质感,目前已经有部分制作公司开始采用电影胶片拍摄电视剧。随着电视剧的投入越来越大,一些电影中的画面感和质感已经完全可以采纳到影视剧中,这更从影视创作的技术层面上解决了电影“剧化“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技术问题,极大了推进了影改剧的发展。

不过虽然影改剧大势所趋,但是对于影改剧是否是一种好的选择?编剧宋方金也坦诚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弊大于利。影改剧虽然由来已久,但是近些年它的越演越烈却在急速挤压原创性的生存空间。”

“正常来说,60%原创与40%改编的作品比例是比较合理的,可如今这个比例却在严重失衡。”


谈及影改剧大肆来袭的原因,对于各界热烈探讨的“影视剧市场题材的匮乏”的说法,宋方金给予了否定,“题材市场一点都不贫乏,历史性的,具备现实意义的故事有很多。例如《我不是药神》《人民的名义》都是很好的题材。”而对于影改剧热潮背后真正的原因,宋方金表示与资本的逐利心理不无关系。

近两年的IP改编热虽有回落,各大影视制作公司对于头部IP的争夺不如之前般激烈,不过行业依然深陷“拿来主义”的怪圈儿当中。影改剧题材的便利性让资本投资者们看到了商机,当创作变成了一场商业行为,便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原创故事开始被人抛诸脑后,满目的改编作品使原创故事市场每况愈下。

2

 好剧本+时代精神是前提

影改剧作为行业内的热门话题,其实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此前就曾有不少业内人士对此曾发表过看法。其中影视评论人杨文山就曾说道:“不大看好已经有电影,然后再出来个电视剧版。这显然存在一种“炒冷饭”的嫌疑。”并且杨文山对于电视剧改电影也表示了并不大看好,他觉得电影基本上跟电视剧在内容上已经没有了关系,大多是用了同一个名字或重启了一个新项目,意义不大。


媒体人谢明宏则表示,目前很少有电视剧和电影改编俱佳的文学作品出现,“我觉得文学底本就像是植物的种子,它一定有自己喜欢的土壤和湿度,如果不做加减法或改良品种,不会出现电影也成功,电视剧也成功的改编作品,在对文学作品不做大修改的前提下,两者一定只有一个最适匹配。”

对此,编剧宋方金,作为曾改编过剧版《手机》并有着深厚的行业经验的业内资深人士,他也从影改剧的实操层面上剖析过影改剧的发展前景。“影改剧虽弊大于利,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可取之处,它可以作为原创故事的一种补充存在。当然在创作过程中,选对剧本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第一步。“


众所周知,剧本是一部作品的根,但也并不是所有的电影作品都适合改编成影视剧的。“其中,故事人物关系的丰富性就是一条选择剧本的标准。”宋方金说道。于此同时,他还坦言,盲目选择剧本随之而来只能是剧情难拓展、题材水土不服以及剧情注水等不可避免的问题,作品的口碑自然会受到影响。

其次,在基于电影剧本的影视剧剧本创作过程中,融合时代精神更是重中之重。“有些作品虽经典,可是已经不适合当下的价值观念,这在创作过程中便需要结合现实,重新赋予它与时代相结合的故事风貌。而在这个‘赋予’的过程中,抓住故事的精神内核是关键。”


显然,与网文改编、名著改编、经典剧集翻拍都有着“异曲同工”之效的影改剧,并非各个精品。而且,影改剧从一种常规性创作方式转变为一种大规模的“投机”行为,还令观众有些排斥。

不过,未来无疑还会有更多的电影将与影视剧联动,原发于逐利心理也好,作为影视剧题材的补充和供给也罢,制作方对于影改剧的重视都将成为一种新趋势。当然,并不能完全否定影改剧的意义和作用,只能说暂时还收效甚微,至于如何将这块“璞玉”雕琢成玉器,还需行业里的能人巧匠多加琢磨。

不过正如宋方金所言,“作为写故事的人,一定要对自己的‘手艺’有敬畏心,不旁骛、不着急,走正道,坚持自主创作,为时代代言,为人民发声。”影改剧作为一个“二次创作”的内容形式更需要遵守这样的原则。



电影IP改编电视剧,到底是不是个好选择?_娱乐产业_游戏行业
特别声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 , 版权归属原作者,并不代表蚂蚜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文章无意侵犯到您的知识产权,损害了您的利益,烦请与我们联系vmaya_gz@126.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修改或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