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服务商推荐更多服务商>

关于MIUI7批判我们有一种病态思维

3942

关于MIUI7批判我们有一种病态思维_业界动态_行业云

昨天有朋友让我写写MIUI7,一定要批判的角度。这被我拒绝了。不是小米不值得批判,事实上我一直在思考小米成长的轨迹与规律。但我不喜欢为批判而批判,它其实考验着我们自身的思维创新。


MIUI7遭遇一波质疑,确实也不能说没有什么理由。从6到7,小米中间每周都有更新、补丁,许多就已经是7的基础。这导致每年一次的小米生态大会,显得并没有什么令人震撼的感受。

如果没有苹果式“还有下一个”的效果制造,穿插一些硬件信息、生活服务信息,就更显得单薄了。而且,每次都是雷军从头到尾讲述,即便有些冷幽默、钝感力,也已经审美疲劳。

但这恰恰是考验一个企业、产业、媒体、大众心态的关键时刻。

我觉得批评并不妨碍小米展示出来的微创新的力量。MIUI7没有所有革命变化,那是因为,这家企业已经具有生态的竞争力。小米的细腻、细密、人性,服务导入的自然、润物细无声,对于许多习惯仅从新闻效果出发思考生态、期望一夜之间天翻地覆的那里,已经有些不适应。

其实,从1到7,MIUI已经历了更多细微的变化。至少在中国,还没有看到哪家系统做到它现有的流畅度,小米的系统体验比苹果iOS更适合中国人。

华为手机不错,但它的系统与硬件的优化与匹配,确实还差强人意。

当我们时刻期待某家企业每次都推出所谓革命产品时,心态上变化的不是企业,而是大众自己。尤其是媒体。处处从0到1的革命与颠覆的思维,并不适合现实的商业运营。尽管从微观角度说,微创新也是从0到1。

中国人其实并不缺少革命。我们革命太多了。我们比其他民族都善于革命与颠覆。但是,我们的革命往往是一股脑打倒旧世界,建造新世界。而最后我们建造的时候才发现,我们还得依靠被我们打倒的那一帮子的许多材料。

革命不是异质异构的变化,更多时候是异构,重构。最容易观察到的是,人民依旧还似乎人民。大众依旧还是大众,消费者依旧还是消费者。

我们不缺革命,我们缺的是专注、聚焦,为了单点突破而牺牲更多眼前利益,敢于日复一日坐冷板凳。过往手机业,我们看到太多外观牛逼,内里粗糙之极的。企业的运营也是。

革命不是一夜之间来的,而是苟日新,日日新。

从这点上说,小米是一家值得尊重的中国式企业。它的成功有它内在的逻辑,而不完全是所谓模仿。很多人批评它,昨晚也有同学让我写写小米的批判文章。我觉得小米身上有毛病,尤其是过度追求出货目标损害了一些服务口碑,也包括一些明显暂时不合适的多元举动。除了产品,它玩的其实是一种资金的效率。小米是一家金融气质浓厚的公司。

但我觉得这个阶段,我们更应该鼓励小米。事实上,只就现有规模来深耕服务,已经很少有对手超过它了。许多人盲目批判生态,其实看不到小米这种微观的、静悄悄的企业变化。

苹果其实也是一家擅长微创新的企业。进入微创新周期,其实是一种系统化创新。这里的系统不是操作系统,而是综合的体系,不会为追逐某一边角,或完全剑走偏锋,制造效果的创新。你能看到,苹果产品的硬件总让你感觉那么不咋地,但是与系统搭配起来,综合性能、体验确实依然最为出色。

我还是那句话。微创新的苹果比革命的苹果更可怕:

  1. 微创新不是边角料创新,而是系统化创新。从硬到软、服务,复用、积淀更深,能充分挖掘技术的商业价值;

  2. 每年一两款产品,可省去大量低效率的营销费;

  3. 供应链掌控更稳,交易成本低;

  4. 有利于用户持续强化品牌认知;

  5. 微创新是一种商业运营。

过去在报社做新闻时,常常喜欢追逐所谓重大事件、大公司。那确实很吸引眼球。有无穷的信息,报道起来显得很有名字。其实同质化程度最高。无聊的时候最多。而真正考验功力的,是没有所谓突发事件时,你对新闻的响应。新闻其实没有什么淡旺季之分。大事件只是无数小事件累积的结果。当你每天所谓大事件时,你忘记了周围正发生着无数的变化,只是看不到或熟视无睹。企业微观的经营也是如此。文化力量一直在其中发生着决定性的作用。

每天活在媒体笔下的企业大事件信息,都像资本市场的信息一样,价值已经被反映过,产业链早就走在新闻前面了。

多年来,中国被一股过度渲染的“从0到1”的思维给扯到了虚脱。大跃进其实就是护士微创新、缺乏微创新的表现。然后,在一种“不断革命论”的思维下,制造一轮轮泡沫。而每轮所谓革命中间的过渡,都缺乏思想、产品、产业链的支撑,最后出现很多笑话,以及许多人文、商业悲剧。单说过去30多年,中国商业社会搞出来的革命还少么?

当然,微创新步入一个阶段后,如果还固守在一个所谓模式里,一定成为庸俗的组织。革命的种子需要提前埋下,但未必是当下发生。一个可资借鉴的例子是,多年前,具有英特尔在存储领域遭遇日本9大半导体企业冲击后,它就敢于同时埋下两条不同的技术线路,最终获得大成。

确实称不上革命产品,小米生态发布会还缺乏生态思维,应该让伙伴讲故事,而不是雷军出来讲。但它确实证明了中国微创新的力量,是值得鼓励而不是盲目批判的。实际上,关于创新,我们已经陷入病态思维,它反映出一个国家、群体的骚动与喧哗,缺乏真正的深入人心、落地服务的心态。


特别声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 , 版权归属原作者,并不代表蚂蚜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文章无意侵犯到您的知识产权,损害了您的利益,烦请与我们联系vmaya_gz@126.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修改或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