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无人机”特色布局完成无人机将成重庆新的经济增长极
3959
全球无人机产业野蛮生长遭突袭,未来千亿市场仍可期
无人机产业大潮席卷全球,中国引领全球民用市场。 2019年之前,国内外无人机产业连续多年速度扩张,产量及产值规模增速均在50%以上,到2018年全球无人机产量达到461万架,产值增至81.7亿美元;其中中国仅民用无人机产量就高达308.8万架,市场规模超400亿元。
中国无人机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优势产业,尤其是在民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在全球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市场占比超过70%。
涌现大批新生标杆企业,科技巨头纷涌入局。 民用领域涌现了大疆、亿航、易瓦特、极飞、零度、3D Robotics、Microdrones、Flytrex Sky、AscTec、Parrot等专注无人机领域的新生标杆企业;谷歌、亚马逊、苹果、三星、腾讯、小米、京东等科技巨头也纷纷布局无人机的应用和开发;同时通裕重工、雷柏科技、隆鑫通用、宗申动力、中航机电、中航电子等上市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并购、产学研合作、产业链延伸等方式布局民用无人机。
产量受贸易摩擦突然回调,资本热衷行业级中国无人机企业。 2019年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占中国无人机产量超过95%的广东,其民用无人机年度产量为201.32万架,同比下跌34.5%,成为传真机之后,广东跌幅最大的主要工业品类;但全球总产量仍接近400万架。
2018年,仅中国就有30家无人机企业获得超过80亿元的融资;但2019年无人机企业的融资额大幅下降,融资额最高为2019年12月12日在美国上市的亿航智能,共融资4640万美元,其后能达到亿元级别的仅有DroneDeploy、纵横大鹏、麦飞科技、云圣智能等少数几家。一定程度延续了2018年的回暖态势,不过融资的企业数量和金额都有较大幅度缩减。较以往,2019年获得融资的无人机企业多为专业行业无人机或是大数据平台与服务的中国企业,呈现出更专注细分领域的趋势。
国内无人机需求加速释放,应用市场迎来大爆发。 进入2019年,国内继续涌入大批无人机产业链相关企业,截至2019年5月,无人机企业数量达到5513家,比2018年底净增1137家,仅5个月增幅高达25.98%,行业参与者仍在高速入场。
同时国内应用也在大幅增长,2019年全行业无人机拥有者注册用户数达37万个,同比增长36.53%;无人机有效驾驶员执照67218本,同比增长50.8%;注册无人机共39.2万架,同比增长36.59%;无人机经营性飞行活动达125万小时,同比增长237.84%。
另外,截至2019年5月,商用无人机达到67908架,比2018年底净增13800架。
多个细分领域需求激增,未来千亿市场待掘金。 无人机已经在影视航拍、传统农林业、工业作业、灾害救援、公共安全以及消费娱乐业领域结合得到广泛应用。以农林业为例,2014年我国的植保无人机保有量为695架,作业面积426万亩次;2018年我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增至3.15万架,作业面积2.67亿亩次;截至2019年10月,我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已达到5.5万架,作业面积超过4.5亿亩次。
其中大疆在2019年前4个月植保无人机销量破万,比之过去2年的销量之和还高,目前其国内总保有量约为4万台,占比超过70%。
需要说明的是,我国农耕面积约为20亿亩,目前植保无人机的覆盖面积仅为3%,而美日等发达国家的覆盖率超过50%。由此判断,未来我国植保无人机成长空间十分巨大,预计到2022年,仅植保无人机一块,市场规模就高达300亿元。
未来,随着无人机研制、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国家政策逐步落地,市场发展愈发成熟,未来10年千亿市场正在加速崛起。
借势中国转型发展契机,重庆力争2020年实现120亿元产业规模
自上而下政策推动,加速无人机产业进入职业化时代。 在经历了4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我国已发展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目前已全面进入结构性改革阶段,旨在让我国智能制造向中高端水平发展,其中无人机作为新兴产业,获得了国家的大力扶持,自“十三五”以来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发展,已经继深圳之后,在全国主要工业城市落地生根。
截至目前,我国出台的无人机产业相关政策已经从推动产业发展转向了职业化层面,鼓励各地教育、培训的协调发展,以跟上无人机产业的发展步伐。
优化营商环境政策频出,重庆承接优势产业转移 。作为西部增长引擎之一,近年来重庆持续优化自身营商环境,仅2019年就出台了《重庆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方案》等政策,针对开办企业、财产登记、纳税、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政务服务、市场监管等与营商环境密切相关的20个重要方面,出台了90多条针对性措施。很好推动了重庆笔电、手机、汽车、机器人、材料、无人机等传统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发展。
2019年重庆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05.77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长势喜人,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2.6%和11.6%,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4和5.4个百分点。集成电路、智能手表、3D打印机设备、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等均实现了62%至5倍以上的高速发展。
提前布局发展目标,明确无人机产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早在2016年,重庆就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无人机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了①聚焦“无人机+应用”的需求市场,拓展农业植保、航拍、安防、测绘等行业应用;②加大军民融合力度,推动军用和民用无人机产业互促发展;③坚持引进与自主开发并举,以“整机+零部件”垂直整合培育产业集群;④到2020年,力争全市年产无人机120万台,无人机产业链规模达到120亿元,构建形成“研发+制造+服务+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等发展目标。
背靠雄厚军工基础,无人机将成重庆新的经济增长极
加大军民融合力度,推动军用和民用无人机产业互促发展。 上世纪重庆军工企业首开全国“军转民”先河,随着《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重庆市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11大军工集团将有效参与到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无人产业建设中来,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的科研生产体系。2018年重庆军民融合创新服务平台刚上线就实现了超过1500项技术成果对接,进一步加速了“军转民”、“民参军”步伐及规模,助力民用无人机生产企业与军工企业对接发展。
构建4大无人机产业发展基地,全产业链配套各有分工。 ①两江新区以翼动科技、重庆通航集团等企业为重点,培育打造商用无人机整机及配套产业基地;②渝北区以华科尔无人机产业园为龙头,发展消费类和商用类无人机,打造集研发、制造、运营服务为一体和整机+核心零部件全产业链的无人机产业基地;③巴南区重点围绕宗申动力、金泰航空等企业,培育建设农用无人机整机及动力系统产业基地;④永川区以机器人控制系统为核心,围绕固高科技等重点企业,打造无人机控制系统及配套产业基地。同时积极发展无人机应用服务产业,建设无人机试飞基地,建立形成试验鉴定、飞行器测试、航空体育竞技等专业化无人机产业服务体系。
构建“研发+制造+服务+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积极发展“行业+无人机”特色产业。 重庆面向农业植保、航拍、安防、测绘等行业应用,依托中科院绿色智能研究院、国家机器人检测和评定中心(重庆)、重庆大学、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等科研院所、高校的科研实力,重点发展无人机整机制造,截至2019年已建成无人机研发、设计、测试、总装集成的全产业链,目前正全力向无人机技术研发中心、无人机运营服务中心、无人机制造基地的“两中心一基地”产业制高点发起冲击。
“引进来”+“走出去”双轨并行,新经济增长极已成气候。 充分利用重庆低空空域管理和通用航空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优势,积极引进知名无人机生产企业,鼓励本地无人机企业开展国际国内合作,扩展国际市场。目前重庆除了拥有70多家无人机上下游完整产业链企业外,还聚集了以大疆企业管理咨询(重庆)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咨询服务、以重庆启航航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培训服务、以重庆蒙迪人才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人才猎头等配套产业链企业,至此,重庆无人机产业集群优势开始显现。
2018年,重庆巴南区无人机产值约为10亿元,约占全市产值的1/3;预计到2020年底巴南区无人机产业产值将达到50亿元,同时全市的总产值也将提升至120亿元。无人机正以高速成长的姿态,开始支撑起重庆新经济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