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弹专家2》导演邱礼涛:33年第一次说难|专访
1008
原标题:《拆弹专家2》导演邱礼涛:33年第一次说难 |专访
邱礼涛(左)
文 |木夕
编辑
从1987年《靓妹正传》算起,33年来邱礼涛以导演、摄影、编剧、演员等不同身份累计参与了137部影视作品的创作,涵盖爱情、恐怖、警匪、悬疑、纪录片等多个题材类型,仅导演作品也远超每年一部的创作节奏,是精于不同类型的“万能导演”、“多面怪才”。
近年来,邱礼涛的电影以系列创作为主,“叶问”、“扫毒”、“拆弹专家”……制作规模和创作视野全面迭代升级,《拆弹专家2》在视听效果和人文内涵两方面的极致探索,也使之可以与最优秀的香港电影比肩。
《拆弹专家2》影片上映前,记者电话采访了邱礼涛导演,听他讲述了这部“33年最难电影”的创作过程。
“五个字”白手起家想故事
大约是在《拆弹·专家》的庆功宴上,《拆弹专家2》被提上了日程。邱礼涛回忆,创作过程跟凭空想一个故事差不多,当时能确定的只有《拆弹专家2》五个字和刘德华出演。
“我们能确定人物是一个拆弹专家,然后从人物出发开始想故事、想场景。”在邱礼涛看来,故事想出来不难,选择恰当的故事讲述方式比较难,如何将如此大体量的剧本文字还原为视听影像最难。
“故事究竟该怎么讲述,在剧本阶段调整过几次,第二部比第一部的规模更大,但规模升级不是我最关注的,剧本只是一个蓝图,如何在剧本之上完成拍摄才是最难的。”
李敏和邱礼涛合作过《扫毒2》,与《扫毒2》三周就完成了剧本不同,《拆弹专家2》是一个挑战极限,难到让李敏一个人在房间里哭的剧本。
剧本磨了两年多,最终形成了这个涵盖两次反转、六场爆炸的“燃炸”故事。 《拆弹·专家》的主题是“用生命拯救生命”,“但救人是不是一定要牺牲自己呢”?《拆弹专家2》试图探讨这样的主题。
导演就是要帮演员找准状态
《拆弹专家2》延续了香港电影的“双雄”结构,讲述了两个性格迥异的拆弹专家的故事。刘德华饰演的角色潘乘风,执行任务受伤断腿之后遭受了巨大打击,形成了多变的性格。
以受伤、返岗被拒、回归为结点,潘乘风的角色呈现四种层次和状态,对表演的要求也非常高。据介绍,为了表达角色强烈的反差,刘德华戴假肢连续拍戏数月,不断打磨“多重面孔”。
谈及跟刘德华的合作,邱礼涛表示,潘乘风的角色难度在于要诠释复杂的性格,因为电影不是顺拍,演员需要准确地把握不同阶段的性格差异。
“ 刘德华是很好的演员,整个创作过程的投入程度很高。我的岗位要让演员清楚角色处于哪个阶段,在此之前和之后心理状态的变化,让演员更好地呈现不同阶段的角色,让人物更有说服力 。”邱礼涛说。
33年第一次说难
《拆弹专家2》的取景地囊括了中环、旺角、机场地铁站、庙街等超高人流量地点,仅车辆方面就有警车、拆弹车、消防车、救护车、CID的车等等,现场调度难度相当大。编剧李敏直言,“之前从来没听邱导说过困难二字,《拆弹专家2》中,是第一次听导演说难”。
“这个戏真的挺难拍的”,谈到此次拍摄的难点,邱礼涛坦言之前拍电影,可能有几场戏比较复杂,《拆弹专家2》的复杂在于超过一半的戏都不能一次完成,每一场戏都很复杂,要求导演对画面和镜头有非常准确的想象。
“ 这部戏不是开机、关机就OK的,实景部分拍完,再去另一个地方搭景拍摄,后期还要加入电脑特技,一个镜头要拍很多次,有相当高的复杂性,一次只能拍摄所需镜头容量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左右,对创作组织能力的要求很高。 ”邱礼涛说。
尽管如此,邱礼涛和剧组还是克服困难,借来借不到的地方,争分夺秒拍摄,不断挑战自己和演员的人体极限,甚至让刘德华感慨,“我看到导演身上的那种能量,正是我要学习的地方。”
导演身兼“拆弹、炸弹”专家
2017年《拆弹·专家》上映,斩获当年“五一档”票房冠军,让观众对“拆弹专家”这个职业有了感性的了解。
在《拆弹专家2》中,邱礼涛继续坚持对细节近乎严苛的要求,电影中的拆弹服根据现实拆弹专家的服装变化进行了“更新换代”,拆弹工具箱、拆弹机器人、地雷探测仪等拆弹工具,也都认真参考了现实中的拆弹工作,力求带给观众真实的体验。邱礼涛现场还兼任“拆弹专家”与“爆炸专家”,研究青马大桥的数据、反复试验炸弹的吨数和位置、详细设置炸毁位置与效果,甚至连电路板也亲自确认。
“有基础才能开始创作,第一部我们搜集了很多素材、建筑图纸……细节是创作的基础。”邱礼涛说。相比第一部用很大篇幅讲拆除过程,第二部设置了一些比较困难的场景,加入了更多感情的细节。
每一部电影都要对投资人对观众负责
《拆弹·专家》炸了红磡隧道,《拆弹专家2》“盯上了”青马大桥,下一次会炸哪里?连续的系列创作会有压力吗?
邱礼涛告诉记者,这次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对“拆弹系列”的新想法,但接下来会首先启动《扫毒3》。
至于连续进行的系列电影创作的压力,邱礼涛认为创作的压力不在于是不是系列作品,“ 压力不来自第一部,压力来自每一部。压力来于每一部电影我都希望能更好,希望有进步,希望电影拍出来能够对自己、对老板、对观众负责 ”。
10周杀青配合最重要
《拆弹专家2》的拍摄周期在10周左右,如此大容量、高复杂度的电影能在如此短时间内拍摄完成,邱礼涛特别感谢了剧组各个部门的通力配合,“不容易啊,各部门的配合很重要。我毕竟拍了30多年电影,有些拍完了就拍完了,慢慢感觉就不大了,可是这一部杀青的时候我真的会舍不得,希望能再多拍几天!”
在邱礼涛看来,电影是拍给观众看的,创作者自身不好评价。但回顾整个创作过程,邱礼涛直言不讳这次的开心和不舍,“这部戏我拍得很开心,很顺利,是一次很愉快的合作经验。”
谈及对影片的期待,邱礼涛说,“ 希望大家看《拆弹专家2》会觉得电影院里的两个小时过得很快,这部电影我们是用心拍出来的,希望将大家带入电影紧张氛围的同时,也能引发观众对电影故事的深层思考。 ”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