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知识分享:学习软考的一些心得
1941
众所周知,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因此处理问题的习惯也就各不相同。对我而言软考最大的吸引力,起初是听说软考可以依靠赚钱,不要鄙视我。 当我报名购买书籍学习之后,我意识到当前的政策是对挂靠赚钱有点困难。基于这样的原则,如果不花时间去学习,钱投资需要回本的原则,我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静修课程,准备考试。
我只考了3个软考证书《软件设计师》《系统架构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其中《软件设计师》为中级证书,其他2个为高级。“有没有用”证书目前我没用到,公司偶尔借证书投招标一用。“含金量”这3个证书没有给我带来多少金,谈不上含金。
证书“有没有用”“有没有含金量”是一类问题,本质上都是想说这个证书带来的实际用途,能给我们带来多少钱?在用途上不太大。然而证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张印有我名字照片和考试通过证明的纸。于我而言,是帮我打开了一扇门。一扇不一样的门。还是说人话吧,毕竟我这也不是论文要累字数“证书没啥用,知识挺有用”。比如大家都熟悉的一些设计模式,但如何运动到软件中?根据使用场景生搬硬套又着了过度设计的道儿。在备考的过程中,就不得不对大量的案例进行分析从而对使用增加帮助。
关于软考毕业的时候早早的了解过了一些。当时的影像并没那么深刻,彼时也正在全力应付写代码的事儿。无暇顾及更多东西。 那时候我写过一些软件,有一些我只写后端,有一些前后端都写那时候还是jsp,还有一些是前后端分离前后端我也都写(本人没什么光环,小公司人手少,需要自己动手的内容有些丰富)。
随着时间推移,我写的代码越多,越是力不从心。此时API开发的弊端已初现端倪。我找不出如何能更有效的提升代码的质量。低头快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已经不能有再多的效果了。我不想涂鸦式开发,我不得不抬头看看,思考思考我这个人以及我这个人写的代码。然而无解。无甚光环,无甚成就确实带给我无限的自卑,无限的自我否定。
每当我迷茫,我都喜欢看些书。这时候我重看了一遍spring实战之类的书籍。最终还是觉得零零散散。软考又重新从我的记忆中提取出来,被划入了活跃区域。那时正好是3月份,幸好赶上报名时间。没什么好选的,对于程序员来讲先准备考个中级的软件设计师。软考上午题还是有5个提目是英文选择题,占5分。占比5/75,十五分之一。占比不高,不做这5题45分也较容易拿到。然后我当时没这么想,为什么软考要弄5个英文题,为什么还是简单的5个英文题。那说明网上说的程序员不需要学好英语什么的,都是假的。国家弄个证书,考试要加5个英语题,说明了整体形势对于英语的需要。所以那时候我顺便把英语也捡起来重学了。考完《软件设计师》我又深刻觉得自己对于软件行业认识的肤浅。又陆续考了《系统架构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想以此作为一个切入点寻找自身在软件行业的定位,解决职业问题。
软考简介网上有很多,也不用我赘述。中级考2科(上午选择,下午案例),高级3科比中级多一科论文。高级和中级比上午题相差不大,下午案例相差的较多。中级提目集中固定,高级不太固定出题范围也更广一点。高级下午的论文还是需要特别准备的。
备考:中级:15-30天 高级:5个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资料:
1.历年真题,2.《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
《系统架构师》资料:
1.历年真题;
2.《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
3.《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全程指导》;
4.《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24小时通关》。
复习方法:
做题—看教程—app上做练习,留一个月的时间准备论文。
在我复习的过程中并没有专门的去看uml、设计模式、架构类的书籍。因为专业课上学过此类。复习的过程中针对这些知识,经常浏览各网页查询。
Tips:
1.按照复习时间定制好计划,照计划执行,不懈怠。
2.当有大量的概念知识不懂的时候,先看教程再做题。
3.做案例、做选择题的时候遇到适合写到论文中的知识,整理到一起当论文的素材。不等到最后的时候才准备论文。
4.计划的做的松一些,与留些娱乐时间,更容易坚持下去。比如把5天的作业,计划成7天。然后总能提前完成,内心会愉快一些。(其实是自欺欺人,不过我还是喜欢这种感觉。)
以上就是我学习软考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想了解更多关于软考的信息,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