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服务商推荐更多服务商>

去看吧,再看一遍吧

38


以我的一把年纪,《卡萨布兰卡》当然是很久很久以前看过的。当时并没有觉得它有多好。当年,在豆瓣上,我给它打了三星。

而最近的两次重看,却完全推翻了之前的感受。

当年觉得它“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大概是因为,鲍嘉太丑,不符合我的审美,而故事好像也就那么回事,没什么新奇的嘛。那么,《卡萨布兰卡》怎么就成了一代名片了呢?不服。不服。

年轻就是这样的。谁也不服。

(话说,不年轻了也还是这样。谁都不服。)

重看之后却越来越感动,重看之后却越来越激动。

《卡萨布兰卡》不仅仅是一部爱情电影。

我也不太愿意说,它是一部“反法西斯电影”,或者说,它是一部“反战电影”,这样说它,有点太刻板了。

或许这么说更合适一些,《卡萨布兰卡》是一部“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的电影。

《卡萨布兰卡》的男主角里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的角色定位特别像《星球大战》里的汉索罗,他看上去很中立,既不偏向黑暗势力,也不偏向光明势力。他偏安于自己的一隅,他对这个世界毫无进取心,他希望这个世界对他也最好不要有进取心。

但是他此前不是这样的,此前他运军火去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嘴上说是为了赚钱,但客观上支持了革命。用“进步”这个庸俗的词来形容他并不过分。

里克经历了从“进步”到“中立”,再从“中立”到“进步”的转变。

为什么他会有这么大的转变?

因为女人。

里克与爱萨曾经相爱,当战火蔓延,两人相约要离开巴黎时,爱萨突然不告而别。里克被严重的伤害了,因此他也无法爱这个世界了,他对一切保持中立,对于他早些时候,曾经热爱,曾经支持,曾经相信的事业,他也无心理会了。

而当里克再一次遇到爱萨时,而当“这个世界有这么多城市,这个城市有这么多酒吧,她偏偏走进了我这家”时,里克那颗死掉的心,重新跳动了。

看到保加利亚姑娘即将落入虎口时,他不再冷漠的保持中立,相反,他选择隐讳的帮助她。酒吧的伙计们兴奋极了,他们恨不得亲上老板两口。这真是这部电影让人感动的一幕。

我觉得,那些伙计兴奋,不完全是为了保加利亚那个姑娘,而是为了他们的老板里克,他们知道,那一刻,以前的那个里克回来了。

而让里克真正复活过来,是他找回了他的爱情。当爱萨终于和他拥抱在一起,当爱萨说“你要是知道我离开你我心情是怎样的”,以前的那个里克,彻彻底底的复苏了。

就如同前面说的,当里克觉得他被背叛了,他被伤害了,他就决定对这个世界保持冷漠。而当里克发现他其实仍然被爱着,他一直被爱着时,他就决定重新回去爱这个世界。

里克当然就完成了从“中立”到“进步”的转变。

“里克”这个人物,某种程度上就是当时“美国”的化身。

二战前期,美国为了自保,一直保持“中立主义”。那个时候的美国就如同遇到爱萨之前的里克,虽然有良知,虽然知道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但它就是偏安一隅,它就是按兵不动。

电影里有一个很小的细节,里克问酒吧的伙计,现在是卡萨布兰卡12月2日晚上,那么美国那边是什么时间?美国人全都睡着了吧!说完,里克用拳头砸了一下桌子。

这句台词和上下文关系不大。

这句台词关系的是什么呢,《卡萨布兰卡》是1942年拍的,电影里的时间设定在1941年,1941年12月2日,正好是珍珠港事件前5天。“美国人都睡着了吧”和“痛心疾首的砸桌子”,是为了珍珠港事件。

而宣战之后的美国,就如同电影结尾的里克,他和警长肩并肩走进黑夜。这象征了美国和它的盟友们,携手抵抗恶势力,“我不要温顺的走入这良夜”。

《卡萨布兰卡》感人的地方不仅仅是大时代裹挟下,小人物的无法自处,不仅仅是在错误的时间里爱上了对的人,不仅仅是我明明很爱他但因为革命工作在身就是无法和他在一起,《卡萨布兰卡》感人的地方是,它相信人有良知,它相信人的良知总会被唤醒,它相信良知的力量会超过邪恶。

《卡萨布兰卡》在多年后重新感动我的地方也在此,无论生活多么让人悲观失望,无论社会是怎样的让人脱力,而无论你觉得邪恶势力已经大到世界就要毁灭了,还是相信,良知的力量,善良的力量,以及正义的力量。

最后引用一下食指的诗,它或许是对《卡萨布兰卡》最好的诠释。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去看吧,再看一遍吧_娱乐产业_娱乐八卦
特别声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 , 版权归属原作者,并不代表蚂蚜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文章无意侵犯到您的知识产权,损害了您的利益,烦请与我们联系vmaya_gz@126.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修改或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