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感科技推M-32三维视觉传感器完善机器人环境感知力
1727
拥有一双“慧眼”被视为智能机器人拟人化的重要标志。机器人的灵活性、更完善的感知力和判断决策力都离不开视觉系统。
成立于2014年的速感科技是一家为行业用户提供机器人视觉系统解决方案的团队,通过将算法集成在前端芯片上以实现视觉SLAM、自主导航等功能。
2014年中旬,速感科技创始人&CEO陈震在北航计算机系就读大四,通过特种飞行器机载视觉系统的实验室项目,拿到了挑战杯金奖,并同时获得来自点亮资本数百万天使轮投资。研究生阶段,他则在清华大学信息交叉学科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主攻机器人交互技术。
陈震介绍,公司前两年都在做相关的技术积累,这个过程中,团队也在不断尝试“如何让技术型的demo能够在商业模式中得到印证”。2016年下半年以来,速感科技产品化业务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部分是2016年11月面向服务机器人厂商推出的M-32三维视觉传感器。这套方案基于双目结构光原理实现,并且集成了嵌入式视觉算法。其优势在于精度高、刷新率快,不足之处则在于由于原材料都来自进口,导致单个造价成本较高,约五、六百元。预计今年推出一款相对经济廉价的传感器,应用于家庭陪伴型玩具、扫地机器人等探测范围较低的场景中,成本在几十元到一百元之间。
第二部分就是配合视觉算法给机器人做的工业级AGV导航定位模块,主要应用于仓储物流行业,目前也已拿到订单。
第三部分是英特尔的Xbot移动机器人硬件开发平台。
陈震告诉猎云网,关于机器视觉,从一个算法到一个芯片,中间要踏的“坑”很多,从具备相应的技术到产品化开发,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时间是我们的一个优势,这使团队能更早地关注产品化,利用先发期抢占市场”,陈震说。
“我们此前也做了类似技术外包的尝试,给大企业包括英特尔、暴风等做方案。他们提要求,我们提供技术,类似传统的软件型外包。但针对不同的客户做不同的方案会分散很多精力,例如不同场景下的机器人参数是不同的,如果我们只是以提供服务为盈利模式,用户粘性会很低,而且容易被复制。”为了将技术转换成规模化的产品,陈震认为,“需要自己的服务变成一项对客户来说不可或缺的产品,在关键零部件的框架下提供个性化方案”。
目前,速感科技有三十余人的团队规模。COO吴欣曾就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学士、硕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MBA学位,并于2011年创办中国上市公司春天百货旗下高端购物网站赛特春天任职CEO。CMO贾小龙毕业于清华大学应用金融学硕士,具有十年的团队管理经验。CTO张一茗毕业于北航,拥有多年SLAM及其组合导航定位系统研究经验。
团队已于2015年9月获得英诺天使天使基金的数百万Pre-A轮投资,2016年8月获得美国中经合集团、启迪创投和赛富亚洲投资基金的数百万美元投资。
本文摘自:传感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