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在“燃烧”,中国人在“三和人才市场”梅雪风专栏
1096
“三和大神”提醒我们,第一代留守儿童已然成人。
他们先是被社会扫到了角落,而今天,社会又觊觎着他们的劳动力。
不过,他们“勇敢”地选择了放弃。
关于“三和大神”的文章已然不少,但枪稿的最强枪手梅雪风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见解。
三和大神,温水煮青蛙的悲剧
文|梅雪风
作者简介:男性。资深媒体人,数码产品发烧友,长跑及太极爱好者。曾任《看电影·午夜场》创刊主编、《电影世界》主编。
1
如果论质量,这部由NHK制作的《三和人才市场》其实问题很大。
第一点是明显的素材不够,影片基本上由几个主要人物的采访构成,信源单一,而且采访本身也不够充分,也就不能还原出人物更丰富的侧面,以及一种更有洞察力的生存状态。
第二点,则是立论还是武断了些,留守儿童与三和大神之间那种过于明确的因果链条,不是说没有道理,但总是有些因陋就简。
它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告诉了我们存在着一群叫“三和大神”的人,以及他们独特的生存状态。
陈勇,“大神”之一,因贫困辍学打工,常年赤脚
它的意义,其实不亚于当时突然主流媒体关注到有一个叫快手的软件。
2
如果说快手当时让满腹牢骚实则养尊处优的一二线城市中产阶级发现了一个粗鄙得刺眼却又充满活力的底层世界的话,那这部日本纪录片,则再次动摇了他们对底层的刻板而政治正确的想象。
所谓三和大神,指的是深圳三和人才市场里厮混的几个底层求职者。
但他们与一般打工者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并不愿找一份富士康之类的稳定工作,他们情愿做那种每日结算薪水的零活,每天大概能挣100块。
他们看起来似乎很逍遥,不愿意太吃苦,但对物质要求也不高,干一天休三天,无聊时就在网吧通宵上网,住呢,就住在15块一晚的旅舍,或者,就住在大街上。
三和人席地而眠
他们不疾不徐,得过且过,今宵有酒今朝醉,但愿长醉不愿醒。乍一看,有点中国式嬉皮的意思,也有犬儒派大家第欧根尼面对亚历山大“请别挡住我的阳光”的洒脱劲儿。
3
但仔细观察他们的行止,才发现并非如此。他们并非为了反抗什么而这样做,也并非为了坚持什么而这么活。
他们只是不知道该怎样活。
这里面有整个阶级固化的原因,当整个阶级跃升的门槛对他们来说变得高不可攀时,他们选择了放弃。
都市的繁华与他们无关
他们放弃了明天,放弃了未来,他们把自己圈禁在当下里,以这种方式来假装忘记对于未来的焦虑。
他们比他们的父辈好的地方在于,他们有着更敏锐的触觉,他们能精确地感受到了生活的无望,以及其中某种荒谬的本质。
但他们不如他们的父辈的地方在于,他们早已丧失了父辈那种为生活奋斗的勇气,甚至可以说是丧失了一种吃苦的能力,和惯性。
4
他们是物质丰富时代的新型穷人,其实这种状态和最近被热烈讨论的《燃烧》是一样的。
旧式的阶级斗争的残酷似乎不见了,在这里不是强迁的血腥,也不是逼良为娼的冷酷,而是一种看不见的深沟完全隔开了各个阶层。
《燃烧》与“三和”有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
这也是中产阶级对于快手中的视频大惊小怪的原因,也是有人对于这部片中15元的低价旅馆啧啧称奇的原因。
在现在这个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信息社会里,我们都处在一个信息温室里,除了我们自己,以及我们愿意看到的东西,其余的东西消失了。
对于贫民阶层的痛苦,除了我们固有认知里的经典痛苦,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对他们一无所知。
而对于他们来说,一种无望的气氛逐渐侵蚀着他们,让他们堕落,让他们自我放逐,他们既与过去失去了联系(他们不敢跟自己的父母联系),也与未来失去了联系(不敢去想将来),他们龟缩在当下,与网络游戏或者游荡为伍。
5
这是一种被悬置的痛苦。
这些大神其实就是低配版的魏晋隐士,以一种他们不自知的愤怒去反抗这种无形的玻璃墙。
而《燃烧》则给了我们另一种可能,那种无法名状的怒气,如同三聚氰胺一样在身体内逐渐累积,然后成为一种思想恶疾,最终被另一阶层的某个人无意引发,最终是一场地狱之火,将他自己和他人全部烧毁。
怒火来自地狱
我相信,肯定会有些人会认为这些人是咎由自取。我当然也不是为他们辩护,我也没有资格为他们辩护。
但我想说,每个人都有人格上的缺陷,我们都有着一颗远比我们想像得弱小得多的灵魂。
当你处在这样一个闭不透风、温水煮青蛙的环境中时,有着像他们同样的人生际遇时,你诚意地想想,你未必有着比他们更为高明的选择。
不是所有人都不曾抗争,但有用吗?
THE END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相关回顾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