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掉队,感到焦虑?先看懂新物种的逻辑!
820
新物种的出现,一般来说主要由两方面驱动:技术驱动和需求驱动,何谓技术驱动、需求驱动呢?
我认识的很多运营人,经常和我讨论运营和产品之间的关系。论调其实主要有以下这些:
本章就想用一更和大家讨论一些关于产品方面的思考,本人有幸在两周前,在某非常小众的社群里(但社群里的大咖非常多), 为大家分享了关于“新物种”方面的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修补了一些认知上的漏洞,今天本文实际上大多数内容来源于这次的内部分享稿件整理和补充。
我与新物种的三次缘份
实际上,关于新物种方面,大麦本人也有三次挺深刻的经历:
因此,由于这三次经历,也使得我对新物种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考虑到本文是漫谈,不是严谨的学术讨论,因此需要设置一个关于新物种定义的前提,该定义仅限本文使用,可能与其它文章中“新物种”并不是一个概念,请读者理性看待。)
我认为一种全新的产品形态,或者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只要是在历史上没有的,全部可以归入新物种的类别。
全新的产品形态是指:
以前人们传递信息靠马车和信纸,但现在全靠电子邮件,那么计算机就是新物种。
全新的设计理念是指:
计算机以前是指桌面PC,但现在逐渐变成了手持终端,那么手机就是新物种。
假如你身为一个运营人,当移动计算大潮来临的时候,你还在运营PC端的业务,那实际上你自己也会感觉到很吃力!
以2019年春节的红包大战举例子,尽管没有专业数据来看,但其实如果身为运营人,你一定知道,百度的留存、卸载数据一定会很难看,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在移动大潮上的误判。
那么,新物种一般是如何诞生的呢?
其中,新物种的出现,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两个方向,简单的总结为: 技术驱动和需求驱动。
什么是技术驱动?
技术驱动的内在逻辑: 用新办法解决老问题。
我记得iPhone刚刚发布的时候,很多评论家说乔布斯牛逼发现了什么新的需求,然后并加以解决,然后乔布斯就封了神。当然我也是乔布斯的粉丝,但是我一直觉得这种说法其实是存在问题的。
因为这会误导创业者。大家都去拼凑一些产品,然后假设一些场景下,这些产品会起作用。都去创造一些新的需求。
这个如果大家经常看京东众筹,淘宝众筹的话,你会发现很多产品做得莫名其妙,例子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这个,我建议大家一会儿就可以去看看。
但是实际上我的看法正好相反。我并不认为iPhone是一个基于需求新物种, iPhone实际上属于技术驱动的产物,由于摩尔定律的作用, 设备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强、体积越来越小、价格越来越低,最终将桌面计算机变成了可移动计算机,并给这个计算机赋予了通电话的功能 。
所以尽管iPhone也叫手机,但实际上,我们从使用上来看,它更多起到的是计算机的功能。
原来一直提倡大家学习计算机的任务(新时代的文盲就是不会操作计算机,这句话在2000年的时候应该是非常流行的),然而仅仅十年后, 人们居然不需要学习计算机了,所有的操作被一个HOME键和触屏给完成了!
而技术上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原子层面的进步比如: 新材料、新元素的发现,有可能使得我们在能源的转化、存储上更高效,而这有可能完全颠覆我们现在的移动计算设备。
当手机、电动汽车实现1秒充满,待机30天的时候,对于我们的改变将是史无前例的,这也会诞生更多的新物种,将旧的物种送入坟墓(比如充电宝、太阳能电池、汽油发动机)。
2. 而在比特层面上的进步, 区块链、5G(下载数据可达4G的上百倍)等新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在信息的传输效率、信息的传输安全上又有重大发展,这就可能又带来了全新的物种,比如人体银行,漫游旅行(这都是我自己瞎编的,仅供大家参考)。
如果5G你还想象不出来,那我们用已经发生的4G来举例你就知道了。4G在某一方面,使得LBS产业极速成熟。 由此诞生出一个分支叫:共享单车。
而共享单车这个新物种的出现,将城管无法解决的地铁黑车给干掉了,将地铁楼盘的概念至少多延伸了2公里,而对于城市交通线路的改变也是巨大的,这使得公交车们在设计站点的时候间距可以再次被放大,客观上也提高了通勤效率。
而这些新的技术, 正在源源不断的从各个研究机构不停的被发现,目前我有朋友就在从事相关方面的政策研究、技术转化方面的工作(由于不是这圈子的人,所以描述不一定非常准确。)
用他的话来形容: 很多实验室的人手头都有一把锤子 ,但大家都不知道这玩意能用来干什么,于是就四处敲敲打打,直到有一天才发现,原来这玩意能用来砸钉子啊!
所以,推荐各位运营人,平时一定要多多了解技术、了解行业趋势、看看科幻故事,以使得自己可以判断技术进步的浪潮里, 自己尽量别被落的太远。
什么是需求驱动?
注:对于创造一种新需求的说法,我本人一直是持怀疑态度的,人类发展上万年的时间,实际上大多数需求,或多或少的都被已有的解决方案所满足。
我们仍然拿上文的iphone举例,iphone真的是发现了什么新的需求吗?其实也未必,这些需求一直就有,并且早有解决方案:
所以,我并不觉得讨巧去发现一个什么新需求,对诞生新物种会有什么帮助。
那么,基于需求端的新物种是怎么出现的呢?
实际上主要是源自于长尾需求的放大和释放! 这可能主要有以下这些来源(也并不完整,只是举我最熟悉的例子):
亚文化走向大众;
新农村建设;
小镇青年/五环外人群;
00/10后人群的主力化。
举一个小例子:明星生活化和普通人明星化。
明星生活化: 这两年大家应该看了很多综艺节目,把明星放到日常生活中的场景里,然后直播给大家看。《爸爸去哪儿》啊,《奔跑吧兄弟》之类的都属于这类节目。
这个实际上就源自于长尾需求的放大。人们以前只能看到明星在影视剧里的表演,但是呢,慢慢人们其实也很好奇这些明星在生活中是什么样,所以就出现了明星生活化这方面的节目。
普通人明星化有什么呢 ?没错, 咱们其实日常生活中玩的抖音,就是普通人明星化的一个重要的新物种。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抖音上去分享自己的视频,来看看大家是怎么评论,大家怎么关注,以及大家对我的一些个人的看法。这个和明星的生活化是完全相反的需求呈现。
但是他们都创造了电视节目和移动应用的新物种。这就回到了文章开头的全新的设计理念。
因为,电视节目、用户自录小视频这种技术和产品,早就有了,但由于源自需求的不同而衍生了全新的物种。
而如果这两年,你站在这类由于长尾需求放大的产品运营岗位上,你会发现用户的裂变速度、增长效率高到不可想象。
所以我记得互联网公司的一个巨头是谁说过来的, 我最担心的是我看不懂年轻人和他们到底需要什么。
所以,运营人,好好去研究新物种的逻辑吧?也许你会发现工作越来越好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