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民K歌为例,聊聊如何用数据分析驱动产品用户增长
4952
本文笔者将从数据分析的“三个步骤”、“两个模型”两个板块,以全民K歌为例,来与大家讲述:如何用数据分析驱动产品用户增长?
(纯贴数据做分析看着太辛苦了,所以本文会从更方法论的角度来阐释)
前段时间在看到一个帖子在问:数据分析能驱动用户快速增长吗?
先说答案——“能。”,再说具体怎么做。
因为数据涉密,我不会用我经手过的产品数据来说明,而会选用一个我自己很喜欢使用的产品——全民K歌,来完成这篇文章。因为无法获得精准的产品数据,所以我会按照自己对产品的理解+部分第三方数据做分析,目的是分享数据分析驱动增长的常见方法,如有不科学的地方,欢迎指出。
以下, enjoy:数据分析常见操作方法是【三个步骤】&【两个模型】
一、三个步骤
三个步骤为:确定核心目标、列出组成公式、确认元素
在互联网公司常见的应用方式为:
核心目标(即北极星指标)=A*B*C
拿全民K歌来举个例子,全民K歌的slogan是:“你其实很会唱歌。”
产品最终价值就是让大家唱歌,并且让别人听到,所以他的北极星指标应该是:【每日原创歌曲播放次数】。在提升这个数据过程中附带产生的伴奏下载/播放次数,好友消息数等都是衍生数据。
因此,公式是:
每日原创歌曲播放次数=每日原创歌曲数*单曲平均播放次数
这就是核心的数据公式,接下来我们要确定影响公式的元素,公式可以被拆解为:
每日原创歌曲播放次数=(每日活跃用户数*人均产出歌曲数)*(单曲曝光次数*曝光-点击率)
这个公式可以无限拆解下去,按照产品的量级和功能复杂度,运营团队的人力资源做到最大程度的细分,在这里不继续穷举,就按照最后的这个公式做分析。
可以发现:影响核心目标的元素有:DAU,人均产出歌曲数,单曲曝光,歌曲曝光-点击率。
常识可知,在乘法里,每个元素的提升,都能对整体结果带来提升,运营团队可以根据这四个元素来做针对性的增长计划:
1. DAU
根据不同的公式对产品的定义,又可以被拆解出很多元素。
我们简单的认为,全民k歌的活跃用户定义为当天登陆过app的注册用户,则可以分解为:注册用户数*打开频率。
注册用户数可以通过异业合作,好友邀请裂变,应用商店,信息流等很多方法提升,属于常规操作,本文不做详细讨论(重点:格外注意黑产用户)。
打开频率,长期来看可以用设置有效的功能场景(例如:打卡签到,歌唱教学),合理的渠道推送(消息push提醒等)等方式提升。短期则可以通过一些事件营销和社区传播的手段,引起用户的注意和讨论,从而阶段性的提升打开频率。
2. 人均产出歌曲数
首先需要做用户分层:高质量用户(产生过内容)的平均水平是多少?普通用户(从未产生过内容)的水平是多少?
全民k歌一定会有一部分用户是不唱歌的,产生过内容的可能只占30%,那我们在这里是否只统计产出过内容的用户的数据呢?
当然不是。
首先,这样的统计是会影响数据公式的,不能用高质量用户的平均水平放大到所有用户来统计,这样会导致我们对用户现状盲目乐观,甚至做出错误决策。
那为什么要分层呢?直接算一个总平均数不就完了?
我简单做了一个K歌类用户的漏斗。(真的很简单……)
艾瑞数据显示:全民K歌的月活1.6亿,假设按照我的逻辑来定义活跃用户的话(以下数据均为个人假设):按照4个层级按4:3:2:1的比例划分,则人均产出数量为0.16首/天
从策略而言,我们要把0.16这个数字提升到0.2甚至0.3。
从执行而言,有两种方式:
1)让每一层的用户向下一层流动。
——即让沉默用户开始听歌,让只听歌的用户开始唱第一首歌,让偶尔唱歌的用户活跃起来。基本的逻辑是改变4321这个结构。
2)提升每个层级的平均产出数量。
例如:让0变成0.1,让0.3变成0.5。
基于以上的数据分析和目标拆解,那运营就可以有更加明确,精细化的策略。
例如:目标是让只听歌不唱歌的用户,从人均生产0首歌,到人均生产0.1首歌。
可以对应的策划【你的第一首歌】活动,通过降低参与门槛(例如:做简单的抢麦,唱两句就好了,不用唱4分钟的完整歌曲,先让用户开第一次口),提供激励因素(无论是情感激励-组队抢麦,还是利益激励-发金币)都可以。
3. 单曲曝光次数
原创歌曲的曝光,通常通过以下3种方式:
社交关系链——关注/好友等
机器算法推荐——附近/推荐,猜你喜欢等
固定曝光位——发现-各类榜单,点歌-各种榜单/各种分类,广告位等
运营可以围绕不同形式,设定不同的数据目标,策划对应的运营活动,从而提升在不同的板块里的歌曲曝光次数。
举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