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正逐渐拓宽“就业”领域
1871
随着以信息和控制为特征的自动化成为技术革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成本更低、作业更灵活的 机器人 正逐渐对人力岗位进行“弯道超车”。数据显示,机器人正从应用率较高的汽车领域向其它领域拓展。
1961年,由Unimation公司生产的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首府特伦顿的通用汽车公司正式上岗。如今,随着机器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成熟,使用大规模的机器人作业已不算稀奇。美国财经媒体CNBC今年1月份援引美国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研究所的报告称,目前大约有3600万美国人所从事的工作对自动化有较高敞口,而这些工作岗位中有70%的工作内容能通过使用现有的机器人来完成,未来美国25%的就业人口或被机器人取代。
通常,汽车领域公司是机器人采购的主力,但汽车领域之外的其他公司对机器人的需求增长迅猛。美国行业组织自动化促进协会近期一份报告显示,2018年全美公司采购的机器人数量达到35880台,比上年增长7%,创历史新高,而汽车行业的采购数量却比上年下降了12%。同时,2018年非汽车公司的机器人采购数量达到16702台,比上年骤增41%,其中采购量增长最显著的行业为食品和消费品、塑料和橡胶、生命科学、电子产业,比上年分别增长48%、37%、31%、22%。
自动化促进协会主席杰夫·伯恩斯坦恩表示,非汽车行业越来越重视机器人的使用,机器人销售和发货也不再仅面向大型跨国公司,一些中小型公司也越来越愿意借助机器人提升效率,进而增强自身在业界的竞争力。
在食品和消费等其他行业对机器人需求迅猛增长的背后,也反映企业对劳动力短缺的担忧。在美国,美联储在当地时间3月6日发布的褐皮书中指出,劳动力短缺限制了美国部分地区的就业增长,整体来看美国劳动力市场依然紧俏。而在日本,日本最大的连锁便利店7-11正在考虑是否修改24小时营业规则。据朝日新闻日前报道,为解决人手短缺问题,7-11便利店总部宣布,将于3月中旬起针对部分店铺开展不通宵营业的实测。近年来包括日本在内的多个国家出现“少子老龄化”现象,劳动力短缺问题凸显,企业经营面临困境。
为应对上述难题,不少企业将目光转移到机器人身上。近期,多家机器人研发企业发布最新研究成果。松下公司的最新机械臂可通过使用者佩戴的特殊眼镜接收眼神和口令指挥;另一家机器人公司MUJN研发的3D智能识别系统,能使机器人快速识别、抓取各种箱型货物,可在物流领域大显身手;欧姆龙机器人业务开发项目经理直屋越智表示,填补劳动力短缺是机器人技术最大和最新的趋势之一,现在机器人技术的研发目标是研发出能够真正取代人类工人的技术型机器人。
值得注意的是,机器人的身影已经出现在华尔街。2017年10月18日,EquBot联合ETFManagersGroup共同推出了全球第一只应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进行投资的ETF——AIPoweredEquityETF(AIEQ)。AIEQF可利用IBMWatson的认知计算能力和大数据处理能力去分析美国境内的投资机会。据AIEQ推出一周年时彭博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AIEQ年化收益率为11.81%,跑赢标普500指数和罗素2000指数,击败了87%的主动型基金经理。近日,高盛还将联合Motif投资算法公司推出5只完全依赖机器交易和AI算法的新ETF。
对人工智能ETF持怀疑态度的人依然不认可AIEQ,他们认为,需用10年的时间来检验AIEQ的收益能力,因为这样就能涵盖整个商业周期,包括经济低迷期。不过人工智能ETF的拥护者则坚信,AIEQ的出色表现意味着在投资领域AI已经向人脑发起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