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科幻英剧翻拍成国产版,具体需要如何本土化?
3854
原标题:高分科幻英剧翻拍成国产版,具体需要如何本土化?
作者:张芝然
最近有一部国产科幻剧《你好,安怡》正在热播。
光听名字确实让人有劝退之意,但仔细看剧,会发现是有惊喜的。
这是一部积压了两三年才播出的剧集,因此剧集的设定还原的是三年前人们对于2035年的想象。但21世纪的两三年,已经意味着科技的几轮迭代。《你好,安怡》的某些设定,在今天的视角下,似乎已不再那么触不可及,这也使它丧失了原本具有的一些优势。但大家对于科幻世界的想象和好奇从未停止过,这部剧才得以被市场关注起来。
据云合数据,《你好,安怡》上线以来的市场表现如下。在网剧市场里一直排名前10,最高时攀升至第2名。
《你好,安怡》翻拍自高分英剧《真实的人类》,由华策克顿集团微幕行天工作室出品,剧方甚至邀请了原版主创共同制作了这个故事。在中国的语境下,其对于世界观的建构、人伦理念上的探讨、对情感和意识的呈现,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而从更大的意义上来说,数娱君认为这部剧可以算得上是国产科幻剧向前迈进的重要一小步。
《你好,安怡》讲述的是在2035年,人工智能机器人——“芯机人”被发明出来并被广泛运用在了养老、医疗、教育等方方面面的生活中。“芯机人”可以被自由售卖,种类各式各样,在社会分工上高度代替了人类,二者和谐共处着。
但人类不知道的是,创造初代“芯机人”的教授,已经发明出了几个已经具有独立意识的“芯机人”成为“兄弟姐妹”。而故事的主线也就是讲述教授死后,这几个“芯机人”失散在人类社会,在追寻团聚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道德和心理上的矛盾冲击。
英版《真实的人类》也是由瑞典的剧集翻拍而来,风格有点游离在《环形物语》、《人工智能》等科幻作品之间,不强调硬核科幻,而是在个体意识和社会人伦上做了更多的探讨。作为二次翻拍的《你好,安怡》,在本土化改编上必须要下更多功夫才能拿稳这根接力棒。
而从中国影视市场上来看,国产科幻剧长期都处在缺席或势微的情况中,能够值得一说的科幻剧集更是少之又少。
其实应该说是几乎没有。
唯一一部值得一提的,是今天被当成现象级科幻作品, 但在当年播出的时候却被各大媒体批评得体无完肤的《魔幻手机》。
放在今天来看,剧中关于未来世界的想象、穿越、智能机器人产生意识等情节都是极具前瞻性的设定,但在当年却并不为大部分人所理解,《魔幻手机》也因此被当年的主流媒体称作是“年度雷剧”。 在十多年后的今天,该剧在豆瓣上的评分从最低的三点多升到了现在的8.2分。 数娱君认为,这不仅仅是因为当年那批受众长大了,更多是因为国民对于科幻题材的受教育程度得以提高直接导致了包容度的提升。
而在科幻题材方面的受教育程度得以提高,并不是这些年来国产科幻作品的功劳,而应该归功于各式各样西方科幻作品的熏陶。
但奇怪的是,随着观众们越来越会欣赏科幻作品,国内科幻影视剧,尤其是电视剧的发展并没有和其趋势保持一致,这也是为什么十几年前的《魔幻手机》会在今天一度被“捧上神坛”。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做一部好看的国产科幻剧集,可对比的标准更多,难度更大。而《你好,安怡》迈出的这步,可以说是找到了某种更好的发展捷径,它最大的优势在于, 翻拍的故事是来自于对科幻题材早就驾轻就熟的欧美流派。
以下数娱君想用两个问题来阐述《你好,安怡》值得被关注的原因。
如何本土化?
照猫画虎只是第一步,最难的还是在于如何本土化。
数娱君认为,到了今天,国人心中好的科幻作品,已经脱离不开科幻场景的设定、世界观的可推敲、以及可深入的情怀这三个评判标准。而《你好,安怡》这次的改编,姑且也可以从这三个大方面上来看。
对于热爱科幻题材的观众来说,科幻元素的硬核与否并不是决定作品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但对于科技场景的还原度、严谨度,一定是决定性指标之一。 在《你好,安怡》中,一些实验室以及一些功能性场景的设置都在及格线以上,几张截图感受一下,至少观感上都并不突兀。
据悉,这些场景的设计也都有原作主创在背后把关。
但不知是由于被积压或是本就如此,剧集在整体的观感上稍显陈旧,主人公的服化道和具有“未来属性”的科幻场景放在一起,稍显不搭。
其次,在世界观上。《你好,安怡》呈现的是近未来的世界,2035年,也就是十几年后的中国社会。十几年后的世界,不完全割裂于现在,但又是一个新的世界。马路上、商店里等各种场景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智能“芯机人”。“芯机人”对于2035年的人来说,就像现在的智能手机,人人都可以拥有,这是一个大背景。
在这个大的背景之下,当一个具有意识的“芯机人”进入了一个中国式家庭,会发生什么?数娱君认为这是这次改编最大的看点之一。
但很可惜,《你好,安怡》中从一开始就跌落了国产家庭伦理剧的通病,“芯机人”有了意识,居然想要成为这个家的女主人。看到这里数娱君有点看不下去了,但本着不带偏见的原则,还是坚持看了下去,没想到看到后面确实还有亮点。
也许是基于受众和市场的考虑, 《你好,安怡》加重了悬疑和爱情的元素。 剧集整体是由悬疑线带动着兄弟姐妹的团聚线在走,剧集中段当“安怡”开始觉醒,知道自己有意识之后,悬疑线变得越来越精彩,且融合进了“机器大女主”的人设。
这相比起《真实的人类》中主要靠个体意识、情感的情节推动剧情发展而言,更加引人入胜。 或许这也是本土化改编中较为成功的一个原因, 当国产科幻剧对于情怀的拓展和延伸难以达到欧美科幻影视作品的高度,那么依靠悬疑线来讲故事,也不是不可以。
第三就要说到情怀,国产科幻剧集缺情怀,但并不代表《你好,安怡》没有努力做。悬疑、爱情线的加入削弱了原著对于“芯机人”与人类社会间关系的思考,但依然能看见片方有意在另一些方面探讨“芯机人”本身的意义。
例如有意识的“芯机人”到底是不是人,寻求身份认同的过程中面临的那些没有正确答案的心灵拷问,都是《你好,安怡》呈现出来的东西。 最值得一提的是剧中的家庭线,中国式“芯机人”家庭,他们互相联结在一起的情感,是不同于欧美文化语境下的产物。 《你好,安怡》中对于姐姐、哥哥、弟弟等家庭成员角色,做了很中国化的解读,从这一点上来看,算是做了一次比较不错的尝试。
有什么启示?
对于未来的想象,是人类一生都在做的事情。
这也正意味着科幻题材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可能会是一片蓝海。
《你好,安怡》的主出品是华策系下的子公司克顿集团。华策出品过《刺杀小说家》这样的重特效作品,如今也希望在国产科幻剧领域有所涉猎。头部影视公司的动作,说明国产科幻剧已经变成了潜在重要类型。
作为国内第一部翻拍英剧的科幻剧集,《你好,安怡》的片方不仅请来了英版编剧,甚至邀请瑞典版本的编剧共同加入了创作。为了能够让这部剧靠近国际水准,数娱君觉得片方已经够用心了。
说了这么多,国产科幻剧现在努力追赶的方向,或者说面临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在过去这些年里,科幻片的宇宙中心集中在欧美国家,那些涉及科学、文学、哲学、艺术的科幻命题被描摹得宏大而深刻,在观众们接受惯了那样的认知之后,国产科幻剧能做的还有什么呢?
技术上的不断革新,是第一点。但是工业化是可以被学习的,迎头赶上只是早晚之分。相比之下,数娱君认为第二点更为重要,那就是情怀向的创作。《流浪地球》之所以成功,是因为那是一个根植于中国语境下的科幻故事。这足以说明,国产科幻作品缺的还是情怀。刘慈欣也曾经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他说中国科幻片不缺钱,不缺技术,缺的是情怀。这也是本土化创作和改编最难的地方。
倘若有一天,《你好,安怡》不需要通过市场导向的悬疑、爱情元素来加持,也能是一部不错的科幻剧,那才是国产科幻剧集的一大进步。
-END-
运营 | 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