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春笋般的观影团,究竟对电影营销有多大作用?
4641
作者 / 坦克
距离此次放映的电影《狗十三》开场还有2个小时,电影厅门口的签到台就已经开始排起了长队。将近200名桃桃观影团的影迷,聚集在影院的VIP休息室参加2周年的影迷活动,其乐融融。
作为北京地区目前最成熟的观影团之一,两年来桃桃已经在全国举办了超过六十场的观影活动,平均每两周就有一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观影团,也如雨后春笋般猛涨,根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北京,就有三四十个观影团举办过3场以上的观影活动。
而对于片方来说,办观影团也已经逐渐发展成了提前观影的必要途径。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目前市场上的观影团疯长,观影团的生存现状究竟如何?今天拍sir就带大家一同回顾观影团的前世今生,并共同探讨观影团的未来。
从影迷自发到大V主办
观影团起源已超十年
其实,观影团在十年前就已经诞生。
最初,观影团的萌芽诞生在豆瓣这一全国最大的影迷聚集地。不过最初期的活动,一般是豆瓣的豆友在同城发起的活动,组织有相同爱好的部分影迷一同前去附近的影院进行观影,在北上广等影迷聚集地逐渐能发展为包场的规模。
再后来,观影团逐渐成为平台方自身业务板块所拓展衍生一个需求,例如时光网观影团、格瓦拉观影团、新浪电影观影团以及豆瓣观影团等,他们都是基于各自平台的背景优势,网罗影迷用户在线上抽奖然后进行线下观影体验。
此类观影团以实际的观影福利让更多的影迷用户获益,再拓展自身用户群体的同时也活跃了网络社区的体验感,观影团在映后也会给观影者“布置作业”——在各自的平台上发表一定字数以上的影评文字,为各自的网络社区增添热度。对于许多人而言,“免费赠票”这一项就足够有吸引力。
近年来,电影类自媒体的迅速崛起,带给了观影团新的生机。拥有一定的粉丝粘性以及观影号召力的微博大V以及KOL影评人,对于院线新片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因此,扎根于自媒体而新生的观影团,渐渐的成为了影片宣发环节上对目标受众进行口碑传播的一项重要手段。
通常情况下,一场观影团的流程一般是通过微博或微信招募观众,组织线下观影。而近几年的新媒体观影团,则会添加不少的映后环节,例如影评人邀请主创或业界专家进行现场交流,分享观影心得等。目的也是希望借助影评人的行业影响力,把更多精彩好看的电影介绍给更多的影迷观众,再通过观众的真情实感扩散传达给其他人。
正如桃桃观影团的发起人著名影评人桃桃林林所说“真正的影迷其实是一个很小的群体,喜欢电影的人本身就有点孤独,需要一个群体的认同感。”由自媒体所发扬起的观影团,目前已经在北京遍地开花。
电影营销新杀器
观影团百花齐放
对于参加观影团的普通观众和影迷来说,能够每周免费的参加一场即将上映影片的观影团活动,已经是工作之余的一场福利,省下来的50块钱电影票,还能买一大桶的爆米花+可乐,甚至有些部分更贴心观影团还给观众配备了饮料。
拍sir随机询问了几位在京经常参加观影团活动的积极分子后得知,Ta们并不知道,这些给予粉丝的福利,并不是大V以及KOL自己掏的腰包。
根据某位电影营销资深人士介绍,目前北京80%以上的观影团,都是和片方合作举办的,而国产片更是占据了95%以上。
对于片方来说,观影团可谓是一种“惠而不费”的营销策略。
通常在观影活动结束后,主持人会让参与的观众写影评,在豆瓣、猫眼、淘票票等平台给予好评,甚至有些观影团会强制性的布置影评作业,如果不按时提交,会被观影团拉黑,以后的活动则不予参加。
因此,大多数观众,本着免费看了电影嘴短的心态,即便是电影较为一般,也往往会在社交平台上嘴下留情。并且,参与观影团的大多是大学生和年轻白领,获得的宣传效果往往较为不错。举办一场上百人的观影团活动成本并不高,可能只有一两万元的成本,但是却能收获远超预期的营销效果。
另外,对于普通影迷群体来说,能够在映后见到影片的主创,仍然具有极大的新鲜感。在个人社交平台po观影团活动的照片、小视频,也对影片本身的口碑宣传以及热度造势,起到一定的作用。
“观影团近两年已经变成了一种主流的影片宣发方式,基本上每部电影都会用”。某一线电影营销公司告诉拍sir。
对于宣发费用较少的文艺片来说,如果影片质量较好,但是没钱做进行大规模的新媒体推广,观影团则不失为既便宜又能扩散口碑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
而对于有一定粉丝基础的商业大片来说,通过观影团在映前造势,也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蜂拥而至的观影团
未来还有哪些可能?
现在是观影团最好的时代。新浪甚至在2017年的微博电影之夜上,专门颁发了一个最具影响力观影团奖,可见观影团的影响力正在壮大。
通常,一部较大体量的电影的营销宣传,都会分为传统线下宣传和新媒体宣传,而观影团正是一项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营销活动。
相对于自媒体本身的头条文章合作价格,找自媒体的观影团合作,似乎是性价比更高的一件事。譬如某电影自媒体的头条价格要10万元,但是如果合作观影团打包,就只需要花20万,换取一个头条+一个二条+一场观影团的活动承办。
而随着越来越多观影团的涌现,各大电影营销方也逐渐掌握了各类观影团的基本信息,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电影分别合作。如果有些自媒体大号的粉丝比较多且杂,观影量参差不齐,有些艺术类电影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反馈。有些自媒体号粉丝则偏资深影迷,如果组织观看爆米花商业电影,也可能会得到较差的效果。
归根结底,自媒体大号观影团的不同,还是在于文章风格导致的受众群体的不同。同时,借助组建观影团,办一场又一场的观影活动。各大自媒体也逐渐培养起了自己的粉丝社群。如何通过其粉丝社群,开发出新的商业模式,是电影营销方以及自媒体们都可以考虑的问题。
然而,正因为观影团代有一半的“线下”基因,也同时具有一定的地域限制。作为华语电影的集中地,北京目前基本占据了观影团的半壁江山,即使像广州的毒舌、南京的吐槽电影院,目前也将主要活动重点放到了北京。而像上海的藤井树观影团、广州的纸飞机观影团,则更偏向地域性,影响力也仅偏当地城市。
但是,其他城市的观影团市场,真的就那么被搁置了吗?如果这些城市的口碑真的不重要,又何必去跑一轮又一轮的全国路演呢?据了解,目前二线城市的观影团,仍然较为缺乏。一位在大连的资深影迷向情报君透露,虽然也有在当地的观影团,但是基本都不是与片方合作性质的,部分是需要自费观影的猫眼观影团,猫眼观影团的兼职性质也导致了其不稳定性;另一部分则是新建影城为了招揽顾客而办的,不具备长期性。
而目前,除了像毒舌和桃桃淘电影这样的超级大号之外,大多数自媒体并不具备巡回、异地办观影团的业务能力,资深粉丝数量有限、可调动员工较少,仍然是“小作坊”性质自媒体所面对的问题。
在北京观影团数量爆发的同时,拍sir也注意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因为部分组织观影团的工作人员的鱼龙混杂,导致提前掐彩蛋、观众组织不到位产生大量空座、与观众吵架等行为时常发生,有时候甚至会对电影营销,产生负面的影响。观众的观影体验不好,必定会影响观众对于映后的观影情绪分享。
而良好的社群氛围营造,较为走心的流程设置,才会使观众更加愿意参加活动,愿意在社交平台上发表积极的观点,甚至在同时面对多个观影团招募时,选择较优的那方。而随着较劣观影团的受众越来越窄,可想而知未来大量的观影团也会被逐渐被淘汰。
未来,对于片方来说,观影团不是多多益善,选择适合的、较优的是对影片营销最具性价比的宣传。对于观影团组织者来说,免费观影已经不是观影团最响亮的招牌。
影评人自媒体的品牌魅力、映后活动的精心准备、明星嘉宾的参与、以及社群的情怀培养,都是未来真正能保持活力的观影团必备的素质。而无论如何,对于广大爱看电影的影迷观众们来说,这都是一件长久的益事。